樹屋cover_stand

《樹屋》傳遞「面對」的勇氣 ◎ 文/金石堂出版情報編輯部

家庭是每個人最初接觸的地方,每個人的一生也都是從這一方小小天地開始。

然而,現代很多家庭關係就如同書中的良嗣家,家就如同一個旅館,離家或回家都沒關係,家人就算處在同一個屋簷下,也不一定有所交流,感覺只是住在一起而非生活在一起。不過,作者角田光代卻透過一個跨越三世代的家庭故事,透過對「逃避」「面對」的揭露,帶領讀者窺見「家」的真實樣貌,讀來發人省思。

故事從祖父泰造的過世開啟。從小到大,良嗣都不會拿自己家和別人家比較。因此長久以來,他都把自己的家當作所有家庭的基準。直到祖父過世,家人淡然處之的態度,讓他開始覺得不對勁,「啊,我們家就像簡易旅舍──每個人都各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要回家也可以,不回家也沒關係,唯一的規定就只有『自己的爛攤子自己收拾』,其餘的幾乎都不干涉也不關心。」

但即使覺得家庭氛圍「不對勁」,「從懂事以來一直包圍自己的這種有氣無力、毫不抵抗便隨著潮流走的消極適應力,原來不光是自己獨有,而是包圍著整個藤代家,就像血型和DNA一樣」,他也無從探究起。然而祖母的一句「我好想回去」,良嗣、祖母八重、太二郎叔叔三人於是踏上了飛往中國東北的旅程,他隨著祖母走入陌生的長春街道巷弄中,從祖母交織著希望與失望的過往述說中,他這才逐漸明白藤代一家究竟走過什麼樣的過去,才來到今天這一步……

雖然整本書環繞著「逃避」和「後悔」的故事主軸──祖父泰造和祖母八重,為了逃離自己在日本的原生家庭,於是跑到了中國東北試圖為自己的生命尋找一條出路;然而祖母口中的「家」真的就是往日的大陸東北嗎?這段過去對整個藤代家的影響又是什麼呢?而一心想成為漫畫家的父親慎之輔因為討厭自己的家(無趣又窮酸),於是他也用逃避面對一切,卻間接造成一個無可彌補的「遺憾」;原本是學校教師、前途似錦的叔叔太二郎,又是什麼原因,造成他從此不事生產,頹廢度日呢?

一個個消極頹靡的人生,讓人看得不免唏噓。但小編覺得作者其實想傳遞的是「面對」的勇氣,和「希望」的可貴。所以祖母八重即使拖著年邁的身軀,也要回到中國長春,試圖找尋當初收留他們的恩人,表達她的感謝之情;為了彌補自己對弟弟基三郎疏忽的遺憾,父親慎之輔也決定回家面對,不再逃避,著手繼承家裡那間又髒又舊的中菜館「翡翠飯店」;姑姑今日子也逃離了自己的丈夫,重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。

書中祖父泰造說: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,我就是不想死。」在別人看來也許會覺得他貪生怕死,但小編認為就是因為他逃了,所以他才生存下來,而只要活著,就有「希望」,也才有藤代一家人。就如同建築在樹上的「樹屋」看似脆弱、不可靠、搖搖晃晃的,但其實它被樹木穩穩托住,向下探去則是穩固且牢牢支撐著樹木的根源,那就是所謂的「希望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聯經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